普通人有权对艺术家说不
 

 

作者: N本报记者 郭大路

文章来源:海峡都市报社 点击数 380 更新时间: 2007-2-12 1:13:02

{1} 《文身》:讨论一个形象和背景之间成问题的关系。在这里,人变成图像平面,无法拒绝任意的涂写

{2} 《狂欢》:桌上摆满各种肉制品。三个人蹲在桌下,桌面掏洞露出头部,瞪视桌上的肉食桌前的取食者。墙上有一行文字:这里的肉都是干净的。

{3} 《公共生活》里透明的男女厕所

“邱志杰”这三个字,以后可以拿到课堂,做一普遍语法练习:

邱志杰曾是我们的骄傲。

邱志杰是我们的骄傲。

邱志杰将是我们的骄傲。

练习语法的孩子们一定不会介意,如果他们知道邱志杰是个什么样的人的话。说到底,我也没见过邱志杰本人,不过只要是离开福建采访,艺术界的人总是告诉我,“福建啊?你们的艺术家很厉害。邱黄蔡,全世界都有名。”邱就是邱志杰。

邱志杰祖籍厦门,但自称是漳州人。他是 1969 年生人,在我们这些上世纪 70 年代的人看来,连“大哥”都不是,最多叫一声“邱小哥”。

“邱”一向比较爱说:我这样一个普通人……见多了道貌岸然、喜欢用学术名词来装逼做权威状的圈内人,这位和咱们一样嘻皮笑脸地说大白话说人话的邱小哥,他的艺术才华、策展能力,他的思想和文章恰像是一个“四肢”可以同时发功的高手 , 和他的“普通人”心态成为反比,在现下的社会里 , 是难得一见的奇景了。

嗯,这个邱志杰,圈内人爱说他是“反应第一,思路第二,文章第三,作品第四”。这个说法不足为论,但是他常有南方人的机敏和妙答,常常成为众口传诵的段子。

比如他在初中的时候就曾经和另外 3 个同学一起组建了“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一起学习资本论。今年有个 1986 年出生的小姑娘李森问他:邱,你们年轻的时候都读什么书?

邱同学说:读尼采、萨特、马克思。

小姑娘又问:那时候的女孩子也读这样的书吗?

邱同学说:女孩子不一样,但是她们爱的是读这样的书的男孩子,所以我们那时候的男孩子才以读这样的书为追求呀。

邱同学还很热爱传统文化,经常用传统文化的说法来解决西方哲学回答不了的疑问,比如人问他:邱老师,幸福的婚姻是什么?

邱老师回答:孝顺父母,对一个女人讲义气。

我们追问他:邱老师,“孝顺父母”是中国传统的理所当然,嗯,这后面一句里头的数量词(一个)跟“讲义气”这三个字好像非常可圈可点?

邱老师回答:色即是友,友即是色。

对于我们通常理解意义上的“色”,邱老师说了这么一个不受人待见的真理:“再漂亮的姑娘,肛门都是臭的。”这个真理的前奏是,他“曾经拿玻璃盖了一个公共厕所,一看上去还是挺漂亮的一座房子,设计得还特讲究,男女之间还煞有介事地隔开”,他把这件形同虚设的荒谬作品居心险恶地叫做《公共生活》。类似的作品层出不穷,作品后面的真 相和问题也层出不穷,所以,他该是我们社会里那个叫出 “ 可是皇帝什么也没有穿哪 ” 的孩子。邱老师邱同学是一心里明白的正常人,想了很多我们没有想清楚的问题,干了一个艺术家本来该干的事情,说了该说的话,写了该写的真相,不容易。这也是记者把他看作 “ 我们的骄傲 ” 的原因。

□ 邱志杰 · 问答
普通人 艺术家
记者:像我这样一普通人,和我们绝大多数读者一样,属于从来没有受过艺术专业培训的,完全不懂艺术理论的人,该怎么 “ 看 ” 艺术?
不怕您见笑,在各种艺术展览里 “ 混 ” 了一年,我自己私下给看到的东西定了 4 条土标准,是这样的:我觉得一个 “ 东西 ” 好不好,先看它是不是有想象力的,它是不是在我自己想象的 “ 意料之外 ” ?然后,我会看它是不是诚恳的。第三个标准是,这个东西的想法里面,它是一个有见地的东西,是我不曾想见的观念,或者我想到了一点,但它所告诉我的更多更多。最后一个标准,它必须是好看的,或耐看的。

请问,这判断标准是否成立?像我这样的普通人,面对艺术作品,不愿意依赖和使用所谓理论家批评家教科书的说法来判断,而用一个普通人的常识判断,这是不是合理的?
邱:有一个观念是很重要的,就是普通人完全有权对专业艺术家说不。然后我再来回答你的标准问题。
第一个标准说到想象力的问题,这个标准是绝对必要的,( 邱 老师表扬了一通本报记者,此处略),很猛。对于任何一种艺术,想象力都是一条硬标准。
第二个诚恳,这我不很肯定。至少以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很难判断一个作品是不是完全出自真诚的,当你不知道他是否真诚之前,这个 “ 真诚 ” 是无效的。而真诚的作品又会不会是好作品?真诚这个标准,只能算是艺术的阑尾吧。它和生活的原则倒是有重大关系的。
第三个是见地,艺术家不是在所有领域都有见地的,这正像一颗小石子投进池塘,激荡的水波会形成大大小小不同的同心圆,艺术家可能是其中一个圆的圆心,但只是这个圆的圆心,还有许多别的圆、别的圆心呢?所以艺术家一样是个普通人,只是分工不同,这个社会,就是靠大大小小不同圆心互相交叉发生影响的。
我把你说的这个 “ 见地 ” 归纳为 “ 深刻性 ” 吧,从艺术感受上来说,我把它分为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你看到一个东西,觉得,呀,天哪,还可以这么做这么想?我把这个感觉叫做惊奇感或者刺痛感;然后这个作品可能引出你的问题引发你的思考和焦虑:这样的问题,该怎么回答?我怎么回答?这是第二层次的焦虑感;然后你会觉得,它说的问题,其实比生活还真实,它是一个必然的东西,我把它叫做苏醒感;最后你会发现它是完美的,它必然是真理,那么这样的作品有没有呢?有,比如我看到王羲之的《兰亭序》,比如范宽的《溪山行旅图》 …… 但这样的作品太少了。
第四个好看耐看,当然这里有怎么看的问题,比如凡高的《向日葵》,很多人一听见凡 · 高,马上热血沸腾,至少作出沸腾的样子,并且受了小说的影响,认为他是个疯子。对于凡 · 高我还有点发言权,我临摹过很多他的作品, “ 吃 ” 得很透,像他的作品,每一笔都经过那么紧张的计算,这是一个非常理性的脑袋啊,怎么会是疯子?
恰恰是这种 “ 紧张的计算 ” 是我这个从未拿过画笔的人所不能真正感受和明白的,在这一点上,我们普通人可以保留感受,但不可以随意下好坏的判断。在我的采访经历当中,极少的艺术家,愿意和普通人对话,谈论这种 “ 太大 ” 的、非常吃力的原则问题。幸亏,这几年邱志杰把自己的观点和思考透析整合成一本重要的新书《总体艺术概论》(修订中),是这样的底子,才能在点燃一支烟的极短瞬间,明晰地回答普通人的难题。真理越辩越明。这是毋庸置疑的。

17 年来,他一直在做各式各样的作品
从 199 0 年到现在的 17 年当中,邱志杰一直不停手地在做各式各样有影响力的作品,记者数到 99 件,发现还远着呢,还有很多作品不知道该怎么计数。问邱志杰自己,他也算不清了。
同一张纸上的 1000 遍《兰亭序》
先抄写了一遍《兰亭序》,在同一张宣纸上又写一遍,一遍又一遍,一共写了 1000 遍。最后的结果是把这张纸完全写成了黑纸。同时他用录像记录该过程的前五十遍。第一遍的书法具有文字性,其后文学性被破坏变为纯视觉的 “ 墨迹 ” ,接近于抽象绘画,第五十遍之后是完全在黑底上书写,没有留下墨迹,书法完全成为一种书禅。然后他展出被写黑的纸本原件,记录变化过程的照片和录像。
这个作品后来成为传统书法和行为艺术之间的经典对话。
录像作品 “ 物 ”
在一个完全漆黑的普通卧室里,两只手(身体不出现)在划火柴,在寻找某种东西,要找什么,不知道。一根火柴自然很快就灭了,再划一根,一直划下去。火柴的光亮很有限,所以只能看到少许物品。寻找一直仔细地进行,看到了电话和衣服,又看到了瓶子、被子和杯子,诸如此类的琐碎物件,打开一个又一个抽屉,看到更加琐碎的物件,钥匙和药品之类,如此这般。
手的身份不明,但意图似乎是有的,想寻找某种隐藏的东西。不管要寻找的东西是否骇人听闻,总是可以隐喻地理解为一个 “ 侦探 ” 的过程。这个侦探过程非常仔细,步骤正确,无所遗漏,但是,最后什么也没有找到,什么古怪都没有,这样就成功地让观看者的期待落空 ——— 正确的步骤未必有正确的结果。
《心 · 经》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是大乘佛教的重要经典,只有两百多字,却深刻讨论了心灵的宁静与超脱的文本。《心经》的文字用隐形幻彩颜料书写在墙上,在紫光灯的环境下,经文的字迹发出的荧光,飘浮在黑色背景之上。突然,强烈的白炽灯光亮起,紫光灯熄灭,字迹消失,观者看到的是空旷的白墙,并注意到空间正中的真人心脏标本。五秒钟后,灯光骤熄,紫光灯重新接通,观者的瞳孔经过一段时间适应黑暗之后,荧光色的经文渐渐从空中重新显现。
——— 中国传统思想中身体作为无足轻重的 “ 臭皮囊 ” 的观念与身体存在的不可抹杀的物质性,二者的冲突构成了这件作品的张力。
邱老师有意思的作品非常多,版面装不下,所以本报邀请他今年 5 月来福州做个演讲,到时候咱们还做更多的介绍,然后我们的读者还可以当面跟他请教和讨论。

□ 邱志杰 · 问卷
你最希望拥有哪种才华?
不需要。
你最害怕的是什么?
没有。
还在世的人中你最钦佩的是谁?
好多。
你认为你最伟大的成就是什么?
没有。
你自己的哪个特点让你最觉得痛恨?
不善于拒绝。
如果你能选择的话,你希望让什么重现?
没有。
你最痛恨别人的什么特点?
说谎。
你最珍惜的财产是什么?
没有。
你最奢侈的是什么?
时间。我会花很多时间读一本书。
你认为程度最浅的痛苦是什么?
所有痛苦的程度都一样,视乎一个人的敏感程度?
(迟疑后 ——— )嗯,牙痛?
(再次改口 ——— )被蚊子叮了一口?
你认为哪种美德是被过高地评估的?
谦虚。
你最喜欢的职业是什么?
(想了很久)黑客。
你对自己的外表哪一点不满意?
没有。
你本身最显著的特点是什么?
好奇。
还在世的人中你最轻视的是谁?
没有吧。或者张艺谋?开个玩笑。
你最喜欢男性身上的什么品质?
幽默。
你使用过的最多的单词或者词语是什么?
是。
你最喜欢女性身上的什么品质?
聪明。
你最伤痛的事是什么?
还没发生呢。但一定会发生的。你说是什么?!
你最看重朋友的什么特点?
才华。
你这一生中最爱的人或东西是什么?
老师。书。
何时是你生命中最快乐的时刻?
太多。(旅行的时候。我的大部分时间一直在旅行。)
你的座右铭是什么?
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座右铭。
(现在的呢?)有所不为。

别用 “ 普通人 ” 来撑腰

日前看到一则在报道在采访艺术家邱志杰,署名是郭大路,文章标题是《普通人有权对艺术家说不》,近年来类似这样情况的写法也不时发生,当然比较恶劣的是王南溟,吴味等人的批评,对任何自己不屑的艺术说 “ 不 ” ,这种变相的伪 “ 愤青 ” 的行为一旦披上老 “ 天真 ” 的外衣时候,我以为是更加恶劣的!当然,我不赞成艺术家牛逼轰轰地吹嘘艺术的高尚伟大,正面宣传艺术的神圣不可侵犯,但是我以为更卑鄙的就是那种装嫩地以为自己不知道无所谓的假清高装逼样!有愤怒自己解决,没有必要借话题打开匝子抢无辜的强势,任何问题都有它研究的范畴和领域,并非随意的一个 “ 外行打内行 ” 的说法都能成立!当然,志杰以为的那些 “ 装逼 ”“ 装学术样 ” 的傻逼也存在,但是,如果自己的那种朴实较真也不小心被当成讲 “ 学术 ” 样的时候,也有可能被当成 “ 逼 ” 样,这样是 “ 灵 B” 还是 “ 傻 B” ,我看就不知道了,兴许,公众是自有分寸的。
我很赞成志杰兄的一些见解,比如 “ 再漂亮的女孩,肛门也是臭的 ” 之类的一些听了好多次的俗语,也完全同意这样的耳熟能详的讲解,但是讲多了还是老套,希望公众不介意。但是那种 “ 大众艺术路线 ” 也未必能讨好公众,所以,也不见得是好事。对于郭大路的 “ 妙笔生花 ” ,我以为也是着实没有必要,较真不是坏事,只是别把 “ 较真 ” 当理由为自己的艺术 “ 认识 ” 辩护,也别把叫 “ 较真 ” 当武器进行 “ 自卫 ” 和 “ 反击 ” ,都这么大了,好象大家都在 “ 说谎 ” ,只有你是那个指出皇帝没有穿新衣的 “ 小孩 ” ,不是这样的。真的不是。
我们不需要那样的 “ 小孩 ” ,志杰兄曾经是那样的小孩过,可是今天不是,他还不是老老实实,踏踏实实在做他的艺术,如果艺术都那么简单地普通都可以的话, “ 邱志杰也不会是骄傲 ” 了,何况郭大路,何况普通人!
所以我以为,借志杰兄之手来再砍 “ 艺术界 ” 着实有点多此一举,是想告诉大家你郭懂得艺术了还是什么?或则,你以为的 “ 无为 ” 就能是艺术了么?
别拿 “ 普通人 ” 来称腰!

纪旺
写于福清 2007 。 2 。 19 凌晨